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三岔口”上的张家口|访古

2023-07-07 09:12:53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2022年2月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也把张家口这座小城市推到了世人面前。连绵不绝的长城、起伏苍翠的群山,加上处处古堡、座座古建,令张家口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连许多北京人都惊叹:“没想到我们旁边的张家口有这么漂亮!”

其实张家口是一个有大历史、有深内涵,又很美丽的城市。地理上,她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阴山山脉横贯其中,将其分为坝上和坝下两个部分,在阴山山脉中有若干通行南北的孔道,历史上,这里是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商业、文化交流的要道,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结缘张家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比于大众,百年前的许多学者就注意到了张家口。1924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就来到张家口进行地质考察。上个世纪30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考察山西古建筑时,往返都经过张家口,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很早就认识到张家口地区在文化地理学上的意义,他把张家口称作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也正因为如此,苏秉琦先生的弟子张忠培先生在创建吉林大学考古专业之初,就把北方边疆地区的考古学研究作为本专业考古研究的方向,而其中的重点地区就是张家口。

当年发掘时同学们的午饭场面

正是由于这样的机缘,我们七八级考古专业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实习,就安排在张家口市的蔚县西合营公社三关大队(当时的建制,现在已经改为西合营镇三关村)。当时是1980年的春天,张家口尚有春寒,我们在三关持续发掘三个多月后,又转移到张家口市展览馆进行整理,直到暑假开始才返回学校。此后,我们七八级和七七级考古专业的学生在这里持续发掘了三年,许多同学的毕业实习也是在这里,他们走遍了蔚县附近的山山水水,踏查古代的遗迹遗物,摸清了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以至商周时代的遗址分布情况。我们毕业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又持续在这里发掘了很长时间,重点发掘了三关遗址、庄窠遗址、筛子绫罗遗址,揭示的文化面貌证明了苏秉琦先生的论点。

新石器时代的张家口

这里所谓的“三岔口”,指的是此地东北方向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一方、西南方向的仰韶文化——夏商文化为一方、西北方向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青铜时代文化为一方,三个方向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头、交汇。

“三岔口”地位示意图

实际考古发现看,三关遗址主要为仰韶文化遗存,其次为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三关发现了红山文化的圜底彩绘双耳罐、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青铜耳环。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桶形鬲

庄窠遗址和筛子绫罗遗址则主要是中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河套地区龙山文化的堆积,尤其是筛子绫罗遗址出土的卵形三足瓮,是河套地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

仰韶文化彩陶

龙山文化的卵形三足瓮

这些发现足以说明,在五六千年前,桑干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源于辽西的红山文化的居民,和源于陕西的仰韶文化的居民、源于内蒙古地区的河套文化的居民在这里相遇,并融合发展。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制作精美的陶器,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黍,发展起繁荣的文化,并一直持续了几千年。

对于我们吉林大学考古专业七八级同学来说,张家口是我们考古生涯的出发之点,尽管我们此后从事的工作有不同,但这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生活从不能忘记,这也促成了我们在43年之后重访故地,开始了一次新的张家口访古之旅。

今年5月上旬,我们班级的十名同学又来到张家口,第一站就来到我们的实习发掘地三关村。世事沧桑,当年我们发掘的遗址地点,现在早已复垦、种上了玉米,当年绿草如茵、溪流淙淙的河谷,而今已经被改造为农田。

三关遗址,左四为作者

我们慨叹于四十年间这里的地貌的巨变,其实,在一个更久远的时段里,那变化简直就是天地翻覆的。最形象地说明这一点的,是张家口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泥河湾。

初访泥河湾

所谓泥河湾,其实是一个小盆地的名称。它位于张家口的阳原县东部、桑干河北岸,东西长60余公里、南北宽10公里,在200多万年以前,这里是一个较大的湖泊,后来湖水干涸,由于河流的侵蚀,裸露的湖底成为丘陵、台地、盆地。盆地周围森林密布,气候温暖潮湿,野生动物密集,是远古人类理想的居住场所。

尽管如此,我们这些考古人很多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站在高高的泥河湾高古遗址公园的台地上,俯瞰这方圆几十公里的人类起源地,人类遗迹的发现就在几十米、上百米深的地下,那感觉真是奇妙。

泥河湾俯瞰图。右上部发白的部分就是桑干河边的农田

从百年前的德日进、桑志华开始,考古学家们世代接续,在泥河湾发现了8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了数万件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这些发现几乎记录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

这里举几个特别重大的发现:1994年,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在泥河湾的小长梁遗址发现了2000余件世界最早的细小石器。这些石器大多重5-10克,最小的重不到1克,可分为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和锥形器等类型,经古地磁法测定,年代为距今160万年。

泥河湾出土的细小石器

1995年至1998年,在于家沟遗址找到了华北地区极为难得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地层剖面和文化剖面。2001年马圈沟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200万年前人类用餐的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几百件石制品、动物骨骼,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地。由于这些重大发现,泥河湾多次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地,也早早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的猛犸象动物群

泥河湾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遗迹的发现,对此前的“人类起源于东非说”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泥河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泥河湾的远古文化遗址分布面广、内容丰富,囊括了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地质学、古地磁学、古气候学等多个学科,几乎记录了人类起源和演变的全过程,是一个天然的大博物馆。如今这里不仅建起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省文物研究院还在这里建起了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泥河湾考古博物馆也正在建设之中。

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的古人类雕像

泥河湾不仅有丰富的出土遗物,还有国际地质考古学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泥河湾地址剖面、泥河湾动植物群,所以这里已经成为世界古人类文化等多学科研究的宝库。

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右三为作者

我们这些七八级考古专业的学生,而今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并且多已退休,晚我们10年、甚至20年入学的学弟们也已成长为各地考古队伍的中坚力量。我们的这次考古“寻根之行”得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文物考古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关照,此行的大本营就设在泥河湾的考古研究中心。

泥河湾研究中心的考古之家

这个中心位于泥河湾盆地南缘的台地之上,我们每天白天出门到周边各地访古,晚上回来俯瞰着泥河湾盆地的沟沟岔岔,与陈列馆里的古动物骨骼和石器为伴,似可听到桑干河的哗哗流水之声,恍如我们自己也成为远古人类的一员,那种悠长的思古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之遥

设计 | 子彤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西方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